文脉编纂出版如何少走弯路

2021.01.11   

 

来源: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/网 作者:章红雨 发布时间:2021-01-11 14:00

 

 

《江苏文库》第三批成果发布现场。

 

“文脉编纂出版如何少走弯路”是文脉传承与地域文化——大型地方历史文献编纂与出版学术研讨会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。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记者在会上看到,无论是学界、出版界还是图书馆界都对此抱以热情并建言献策。

 

长江出版集团原总编辑、《荆楚文库》编辑部主任周百义认为,文库出版是传世工程,动手前一定要通盘考虑、整体规划,“就国内已经编纂出版的大型地方文献而言,有成功之处,也有应当汲取教训之处。文脉工程规划需要专业精神,不能朝令夕改”。

 

《朔方文库》是第一次全面、系统地分专题、分类整理研究宁夏古代文献,第一次集成式汇编、出版宁夏文献。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邵敏认为,地方文献的文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,为此《朔方文库》启动后,他们着重在体例方面下功夫,体例定下后,整理起来就比较顺畅。

 

凤凰出版传媒集团“江苏文脉”编辑出版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、编审姜小青4年来一直忙于推进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。他的体会是,文脉工程少走弯路需要几个前提:其一,摸清家底、系统梳理是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基础。从江苏文脉工程实施情况看,当不断有新的史料被发现、好的底本被挖掘时,需要编纂者坚持取精择普、不断查漏补缺,推动整理与研究相互融合,完整呈现历史文化面貌。其二,学会运用大众传播、网络传播等推广方式,让学者、大众读者看到、读到文脉成果。此外,姜小青认为做好文脉整理出版的同时,可以同步开发经典读本、普及读本和对外宣传推介产品,以此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更快普及、更广弘扬。

 

扬州文化研究会会长赵昌智认为,文库出版前考虑得越细越好,考虑得越细致越能减少差错,而且文库出版后一定要使用,只有使用了才知道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正。

 

对此,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、《江苏文库》文献编副主编王锷表示赞同。王锷建议,写提要除需要制定详细的范例外,写提要的人最好是从事文献整理的人或者是文献研究者。现在有人把当今时尚的语言写入提要,让人看后不知道这个典籍到底是什么内容,不符合专业精神。

 

“安徽古籍丛书”编纂始于1989年,至今出版图书126种、263册,总字数超过1亿。谈及体会,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、编审彭君华认为,质量管理特别重要。彭君华介绍说,在编纂出版“安徽古籍丛书”过程中,他们要求整理者提交书稿时必须附上原书的复印件,哪怕是交一个文档,也必须把复印件交上。这样做的目的是编辑、校对有据可依。“三校一读”毫不含糊,每一个字都要求读到,就是为了保障丛书的质量。

 

以《江苏文库》为例,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华宝认为其之所以编纂出版顺利,在于有科学高效的工作流程。在王华宝看来,文脉工程涉及高校、图书馆、出版社及管理等多个部门,科学高效的工作流程可以少走很多弯路,提早解决很多问题。

 

岳麓书社总编辑马美著则认为,典籍整理出版需要解决好两大矛盾,即快速完成任务和保证质量的矛盾、文献整理与引进的矛盾。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研究院负责人、编审寿勤泽也认为要处理好规模、质量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。

 

新闻详情

文脉编纂出版如何少走弯路

2021.01.11

 

来源: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/网 作者:章红雨 发布时间:2021-01-11 14:00

 

 

《江苏文库》第三批成果发布现场。

 

“文脉编纂出版如何少走弯路”是文脉传承与地域文化——大型地方历史文献编纂与出版学术研讨会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。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记者在会上看到,无论是学界、出版界还是图书馆界都对此抱以热情并建言献策。

 

长江出版集团原总编辑、《荆楚文库》编辑部主任周百义认为,文库出版是传世工程,动手前一定要通盘考虑、整体规划,“就国内已经编纂出版的大型地方文献而言,有成功之处,也有应当汲取教训之处。文脉工程规划需要专业精神,不能朝令夕改”。

 

《朔方文库》是第一次全面、系统地分专题、分类整理研究宁夏古代文献,第一次集成式汇编、出版宁夏文献。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邵敏认为,地方文献的文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,为此《朔方文库》启动后,他们着重在体例方面下功夫,体例定下后,整理起来就比较顺畅。

 

凤凰出版传媒集团“江苏文脉”编辑出版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、编审姜小青4年来一直忙于推进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。他的体会是,文脉工程少走弯路需要几个前提:其一,摸清家底、系统梳理是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基础。从江苏文脉工程实施情况看,当不断有新的史料被发现、好的底本被挖掘时,需要编纂者坚持取精择普、不断查漏补缺,推动整理与研究相互融合,完整呈现历史文化面貌。其二,学会运用大众传播、网络传播等推广方式,让学者、大众读者看到、读到文脉成果。此外,姜小青认为做好文脉整理出版的同时,可以同步开发经典读本、普及读本和对外宣传推介产品,以此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更快普及、更广弘扬。

 

扬州文化研究会会长赵昌智认为,文库出版前考虑得越细越好,考虑得越细致越能减少差错,而且文库出版后一定要使用,只有使用了才知道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正。

 

对此,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、《江苏文库》文献编副主编王锷表示赞同。王锷建议,写提要除需要制定详细的范例外,写提要的人最好是从事文献整理的人或者是文献研究者。现在有人把当今时尚的语言写入提要,让人看后不知道这个典籍到底是什么内容,不符合专业精神。

 

“安徽古籍丛书”编纂始于1989年,至今出版图书126种、263册,总字数超过1亿。谈及体会,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、编审彭君华认为,质量管理特别重要。彭君华介绍说,在编纂出版“安徽古籍丛书”过程中,他们要求整理者提交书稿时必须附上原书的复印件,哪怕是交一个文档,也必须把复印件交上。这样做的目的是编辑、校对有据可依。“三校一读”毫不含糊,每一个字都要求读到,就是为了保障丛书的质量。

 

以《江苏文库》为例,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华宝认为其之所以编纂出版顺利,在于有科学高效的工作流程。在王华宝看来,文脉工程涉及高校、图书馆、出版社及管理等多个部门,科学高效的工作流程可以少走很多弯路,提早解决很多问题。

 

岳麓书社总编辑马美著则认为,典籍整理出版需要解决好两大矛盾,即快速完成任务和保证质量的矛盾、文献整理与引进的矛盾。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研究院负责人、编审寿勤泽也认为要处理好规模、质量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。